一、创新“六双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
以校企共育、扬长发展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引领职业教育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专业群研究报告及课程标准等系列成果,专业群建设负责人通过腾讯职业教育专家课《数字金融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获得近70万人互动。二是引领职业教育双创教育改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2项、市级奖项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83项;三是引领金融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率先获得UK NARIC国际可比性证书,并达到RQF5级和EQF5级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辐射带动西安职业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北京求实职业学校3家兄弟院校职业教育改革,接待上级领导及兄弟院校20余人次来我院交流学习
二、着力金融服务创新,贡献金融智慧力量
一是聚焦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打造财贸特色财经智库。参与北京市人大委托项目3项,形成决策咨询报告3篇,研究报告3份。其中2篇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并先后发表在2021《人大信息》增刊第161期、2022年《人大信息》增刊第102期,1篇被通州区金融办采纳;为恒润泰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投资管理报告、证券投资报告以及创新业务报告3份,部分内容已被采纳。
二是开展金融智力帮扶,服务北京乡村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市新农办等有关文件精神,承担了通州区西集镇吕家湾村、门头沟区清水镇双塘涧村的帮扶工作,通过进社区开展“金融诈骗防范与应对培训”,累计受益259人次;聚焦“三农”问题开展财经职业培训,累计受益125人次;开展国家级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金融机构员工培训,累计培训近2000人天。
三、贡献标准建设经验智慧,助力金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一是贡献金融专业标准建设智慧。牵头制定财经商贸大类新版专业目录,形成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智慧财经研究报告1份,在全国推广;主持制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个,参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7个,参与研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个,主持制定职业学校金融类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个,形成职业学校金融专业实训室建设调研报告1份。通过腾讯职业教育专家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服贸会等系列交流活动,输出标准和专业群建设经验。
二是贡献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经验。对接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建立金融管理专业的国际标准,获得国际可比性证书,被UK NARIC拟定纳入“一带一路”桥梁计划,成果在北京服贸会进行发布推广,在国内外论坛交流分享7次,北京卫视等媒体报道近10次,辐射带动了国内近30所双高校启动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