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推动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与广联达多家生态企业合作开展课程综合实践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开设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的总体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在2023年春季学期面向高职大二学生开展为期7周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

2021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高职学生共65人,分为两个班,建管1班33人,建管2班32人,以河北生源为主,两个班交替安排在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项目和北京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开展课程实践活动。企业分配部门部长、副部长、部门总监和经理级别的业务骨干来担任指导教师(例如,运营调度部赵宇伟、模板部刘蕴哲、生产部刘兴华、商务经理、生产经理、机电经理、安全总监、商务经理、资料管理、质量总监、技术总工等等);严格落实学院实习文件要求,为学生配备了校内指导教师(专任教师担任)和德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担任);是考虑到实践企业特殊性,我们在企业帮助下,在“三导师”基础上增加企业安全指导教师即为“四导师”,校企共同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学生管理。

图1.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项目管理现场研讨

2021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赴展视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展视网科技大厦开展课程综合实践。学生在展视网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的学习:720全景制作、VDP虚拟现实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内容安排紧凑,学生学习充实。每个模块先由企业导师进行讲解,再分小组布置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提交,企业老师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并反馈给学生。因为是分组协作,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每位同学在完成任务时都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意识。

2021级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去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和北京鑫源广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课程综合实践,采用岗位学习制,岗位为室内装饰设计师助理和家居顾问。学习以任务为导向,由各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在岗位中进行学习。集中安排教学环节,补充重点知识点和室内设计相关内容。每个企业按照师生比1:2的比例配备导师。由导师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内容,视各企业情况和项目情况。经过“课程综合实践”,同学们在以下方面有进步:

图2.参加完课程综合实践的学生的收获调研

二、校企合作探索“数智”管理示范课

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助推行业转型的新型人才培养,是建筑类院校共同关注的课题。建筑工程管理学院携手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各类不同深度的合作,致力共同培养高质量新型建筑类人才。

经过前期多次研讨,2022.11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高校课程研发团队走进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实训楼机房,在《BIM协同项目管理》课堂上,与授课教师联合开展了一次基于“智慧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理实一体示范性授课。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情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将理论知识与业务内容通过仿真实践的流程进行还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课堂的虚实联动。不仅提高了授课质量,又检验了智慧管理虚仿平台与教学的适配度,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高校课程研发团队梦幻联动授课,进一步落实了广联达数字造价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任务。在高质量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校企双方会继续加强联动,聚力打造更高质量的新型人才培养课程。

 

图3.校企合作探索管理示范课

三、校企合作成功申报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支持项目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和具体实施,依据《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支持项目工作要求》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通过特聘专家的工作,更加紧密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需求,大力推进建筑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岗位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强化理实结合、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厚素养、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企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通过特聘专家的指导和校企互动,促进实训教材资源建设、真实项目案例资源建设;打造职业院校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科研、社会服务水平,为市级职业院校其他高水平教师每年开展至少一期培训。

此项目围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和开展市级培训展开。

1.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参与指导智慧建筑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引入北京燕通构件公司的企业资源,共同开发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训模块;打造企业课堂实践品牌,开展装配式建筑相关真实项目实践教学。

2.劳动育人

通过专家引入的企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建筑操作类课程的专业教学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打造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3.打造工学交替、真岗环境教学模式

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通过专家和企业工程师兼职教学,实现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的工学交替、真岗环境的教学,实现虚拟与真实项目有效结合,开展真实项目实践教学,创新情景式教学,真正实现做中学,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4.与行业企业联合编写教材

通过专家与北京燕通构件公司共同开发与课程配套的活页式装配式构件施工管理教材。根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开发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实训手册。

5.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家和北京燕通构件公司应用创新平台全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指导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参与企业实践,指导科研与课程开发,以智慧建筑管理专业群建设为依托,指导教师承担企业课题,建立北京燕通构件公司的企业教师团队不少于5人,培育学院的校级职教名师、专业群双带头人,构建梯队合理、双向互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学院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比例95%以上。

6.科研交流

定期为学院举办专业讲座,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为依托,带领专业教师团队承接企业课题、申请专利。指导学生参与行业大赛,并获市级奖励不少于2项。利用北京燕通构件公司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国内领先的优势,校企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开发专利不少于1项。利用企业专家技能优势,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不少于3项。

图4.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装配式建筑新技术研讨

7.开展市级培训

为市级职业院校其他高水平教师开展培训;依托学院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和工程师学院建设,面向建筑类专业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不少于2次。帮助学院提升行业影响,将社会服务项目推向行业。

2023.6任成传以“校企共同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主题,从企业的历史发展、行业发展、企业创新、行业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讲授。他结合装配式行业发展实例以及目前行业现状进行精彩阐述,让大家了解了我国装配式构件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他指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职业素养、职业兴趣、职业观教育,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多动手、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在互动环节中,与会人员和企业专家就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深化认识,达成共识。此次讲座,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全面认识企业的平台,是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的桥梁,也是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开启的“第二课堂”。